37℃算發(fā)燒嗎問
37℃算發(fā)燒嗎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譚元菊副主任醫(yī)師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日友好醫(yī)院 向他提問 
 正常人體溫因測量部位不同有差異,37℃在不同部位可能屬正常范圍,其受生理(年齡、性別、運動、飲食)和環(huán)境因素影響,一般人群37℃無不適可觀察,特殊人群(兒童、老年人、孕婦)需依自身情況留意并及時就醫(yī)。 一、正常體溫范圍及37℃的界定 正常人體溫一般維持在相對穩(wěn)定的范圍,口腔溫度正常范圍約為36.3℃~37.2℃,直腸溫度稍高,約36.5℃~37.7℃,腋下溫度相對較低,正常范圍通常是36.0℃~37.0℃。所以從腋下溫度標準來看,37℃接近正常上限,但還不能單純判定為發(fā)燒;若從口腔溫度標準衡量,37℃也處于正常波動范圍內(nèi)。 (一)不同測量部位正常體溫的差異及意義 腋下測量:是比較常用且相對安全的方式,測量時要擦干腋下汗液,體溫計夾緊5-10分鐘,其正常范圍窄些,主要是因為受環(huán)境等因素影響相對較小,但也會因個體差異有一定波動。 口腔測量:能較準確反映體內(nèi)核心溫度,但對于兒童尤其是低齡兒童不太適用,因為兒童可能不會正確配合,容易咬破體溫計,存在安全風險;對于成人且能配合的情況下,口腔溫度能較好反映身體內(nèi)部的熱代謝情況。 直腸測量:一般用于嬰幼兒或者昏迷等不配合口腔、腋下測量的患者,能更接近人體內(nèi)部核心溫度,但操作相對要更謹慎,避免損傷直腸黏膜。 二、可能導致體溫37℃波動的因素 (一)生理因素 年齡因素:兒童的體溫調(diào)節(jié)中樞尚未發(fā)育完善,新陳代謝相對旺盛,所以體溫波動范圍可能較成人稍大,比如嬰幼兒腋下溫度37℃,有可能只是正常的生理波動;而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衰退,體溫調(diào)節(jié)能力下降,也可能出現(xiàn)體溫接近37℃的情況,但需結(jié)合其他表現(xiàn)綜合判斷。 性別因素:一般來說,女性在月經(jīng)周期中,排卵后孕激素水平升高,會使基礎(chǔ)體溫略有升高,部分女性在排卵期前后體溫可能會接近37℃,屬于正常的生理變化。 運動因素:劇烈運動后,身體產(chǎn)熱增加,體溫會有短暫升高,可能會達到37℃左右,休息一段時間后通常可恢復正常。比如進行了半小時以上的快跑運動后,體溫可能會出現(xiàn)輕度上升。 飲食因素:進食后,尤其是進食辛辣、熱食等,會使身體產(chǎn)熱增加,體溫也可能有輕度升高,比如剛吃完一碗熱湯面后,腋下體溫可能會接近37℃。 (二)環(huán)境因素 所處環(huán)境溫度過高時,人體會通過皮膚散熱等方式來維持體溫平衡,可能會出現(xiàn)體溫接近37℃的情況,比如在高溫悶熱的環(huán)境中待了較長時間后測量體溫。 三、體溫37℃時的應對及觀察要點 (一)一般人群 如果沒有其他不適癥狀,僅體溫37℃,可以先適當休息,保持室內(nèi)通風良好,調(diào)整飲食,觀察體溫變化以及自身有無其他異常表現(xiàn),如是否有咳嗽、流涕、乏力等癥狀??梢蚤g隔一段時間再次測量體溫,動態(tài)監(jiān)測體溫走勢。 (二)特殊人群 兒童:低齡兒童體溫37℃時,要密切觀察精神狀態(tài)、飲食情況等。因為兒童表達能力有限,即使體溫37℃,也需注意有無其他潛在的感染等情況。如果兒童同時伴有精神萎靡、吃奶減少(嬰幼兒)等情況,要及時就醫(yī)進一步檢查。 老年人:老年人體溫37℃時,要關(guān)注其基礎(chǔ)疾病情況,比如本身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,要觀察有無新出現(xiàn)的不適癥狀,如胸悶、氣短等,因為老年人對體溫變化的反應可能不敏感,即使體溫輕度升高也可能提示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,所以需要謹慎對待,必要時就醫(yī)檢查。 孕婦:孕婦體溫37℃時,要考慮到孕期特殊情況,觀察有無孕期常見的不適,如有無頭痛、頭暈等,同時注意休息,若有異常及時就醫(yī),因為孕期身體各方面處于特殊狀態(tài),體溫變化可能與孕期生理變化或潛在疾病相關(guān)。 
本文由江蘇民??悼萍脊煞萦邢薰局鞒謩?chuàng)作,著作權(quán)屬于江蘇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。未經(jīng)許可,不得轉(zhuǎn)載。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血糖能吃紅薯嗎高血糖患者在飲食上是格外注意的,如果不注意飲食,... 
 
- 傳說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嗎
- 5類人不宜常吃雞蛋 尤其是這種人
- 肚臍的泥摳不得 摳著摳著就有大問
- 一份簡單早餐背后的殺機
- 胃不好應該多吃面條 真的假的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