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小暑不算熱,大暑正伏天”,隨著蟬鳴聲愈發(fā)響亮,一年中最熱的節(jié)氣——大暑便如期而至。作為二十四節(jié)氣中的第十二個節(jié)氣,大暑不僅標志著盛夏的巔峰,更藏著古人順應時節(jié)的生活智慧。
大暑的時間:每年公歷7月22日至24日交節(jié)
與其他節(jié)氣類似,大暑的具體日期并非固定在某一天,而是在公歷7月22日至24日之間變動。這是因為節(jié)氣時間由太陽到達黃經(jīng)120°時確定,受地球公轉速度影響,每年會有1-2天的偏差。比如2024年大暑為7月22日,2025年則在7月23日。對普通人而言,只需記住“七月下旬迎大暑”,便能準確感知這個節(jié)氣的到來。
大暑的含義:“大者,乃炎熱之極也”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明確記載:“大暑,六月中。暑,熱也,就熱之中分為大小,月初為小,月中為大,今則熱氣猶大也?!边@里的“大”并非指時間長短,而是形容“炎熱之極”——此時地面吸收的熱量累積達到頂峰,即便太陽直射點逐漸南移,白天釋放的熱量仍遠多于夜間散失的熱量,因此成為全年最熱的時段。
大暑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(qū)處于副熱帶高壓控制下,盛行下沉氣流,不僅降水減少,陽光也更為強烈。北方常出現(xiàn)“干熱”天氣,午后氣溫可達35℃以上;南方則因濕度較高,“濕熱交蒸”的體感更為難熬,仿佛置身天然桑拿房。
大暑的氣候特點:高溫、高濕與“七下八上”的雨
高溫是大暑最顯著的標簽。我國除青藏高原等少數(shù)地區(qū)外,多數(shù)地方日均氣溫在26℃以上,華北、黃淮等地常出現(xiàn)連續(xù)35℃以上的“桑拿天”,長江中下游地區(qū)則因濕度超過70%,體感溫度往往突破40℃。在新疆吐魯番,大暑期間午后氣溫甚至能達到45℃,地表溫度足以烤熟雞蛋,堪稱“天然烤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