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立秋不是秋,天涼白露后”,雖然立秋標志著秋季的開始,但此時暑氣未消,“秋老虎”虎視眈眈,晝夜溫差逐漸拉大,人體很容易出現(xiàn)不適。想要安穩(wěn)度過這個季節(jié)交替的關鍵期,掌握科學的養(yǎng)生方法和防病技巧至關重要。本文就為大家?guī)?a href='http://fangchanfa.com.cn/taglist/1202925-1.html' target='_blank'>立秋養(yǎng)生的實用指南,助你輕松應對“換季挑戰(zhàn)”。
立秋養(yǎng)生小常識:順應時節(jié)調身心
立秋養(yǎng)生的核心在于“順應秋收”,從飲食、作息到運動,都要遵循“收斂”的原則,為秋冬的健康打下基礎。
飲食上,“防秋燥”是重中之重。立秋后空氣濕度下降,人體易出現(xiàn)口干舌燥、皮膚瘙癢、便秘等“秋燥”癥狀。此時應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,比如梨、銀耳、百合、蜂蜜等。梨有“天然礦泉水”之稱,生吃能緩解咽喉干痛,煮成梨湯則更易消化,適合脾胃虛弱的人;銀耳被譽為“平民燕窩”,與百合、蓮子同煮,既能潤燥又能安神。同時,要少吃辛辣、油炸食物,像辣椒、花椒、燒烤等,以免加重燥邪。
“貼秋膘”是立秋的傳統(tǒng)習俗,但現(xiàn)代養(yǎng)生更講究“科學貼膘”。夏天人們常因暑熱食欲不振,立秋后適當補充營養(yǎng)無可厚非,但切忌盲目大魚大肉。可以選擇瘦肉、魚類、雞蛋等優(yōu)質蛋白,搭配山藥、南瓜等健脾食材,比如山藥排骨湯、清蒸魚,既能補充營養(yǎng),又不會給腸胃造成負擔。對于體重超標或三高人群,更要控制脂肪和熱量的攝入,避免“貼膘”變成“貼病”。
作息方面,立秋后應逐漸調整為“早睡早起”。中醫(yī)認為,“秋三月,早臥早起,與雞俱興”,早睡能順應陽氣收斂,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。尤其是上班族,盡量不要熬夜,晚上11點前入睡,早上6-7點起床,讓身體與自然節(jié)律同步。此外,立秋后晝夜溫差增大,夜間睡覺要注意蓋好被子,避免腹部受涼,否則容易引發(fā)腹瀉。
運動上,立秋適合選擇溫和的有氧運動,比如散步、慢跑、太極拳等。此時不宜進行劇烈運動,以免大汗淋漓損耗陽氣。運動時間最好選在早晨或傍晚,避開正午的高溫。運動后要及時補充水分,但不要喝冰鎮(zhèn)飲料,可選擇溫白開水或淡鹽水,以免刺激腸胃。
立秋如何防病:避開這些“換季坑”
立秋是疾病的高發(fā)期,氣溫波動大、空氣干燥等因素會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,需要重點防范以下幾種疾病。